2022-07-06 13:30:07 admin 949
1 管理系統要求
對設備間、電信間、進線間和工作區的配線設備、纜線、信 息點等設施應按一定的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宜符合下列規定:
(1)綜合布線系統工程宜采用計算機進行文檔記錄與保存, 簡單且規模較小的綜合布線系統工程可按圖紙資料等紙質文檔進 行管理,并做到記錄準確、及時更新、便于查閱;文檔資料應使 用中文。
(2)綜合布線的每根電纜、光纜、配線設備、端接點、接地 裝置、敷設管線等組成部分均應給定唯一的標識符,并設置標 簽。標識符應采用相同數量的字母和數字等標明。
(3)纜線兩端都應該標識,兩端標識應該相同。
(4)設備間、電信間、進線間的配線設備宜采用統一的色標區別各類業務與用途的配線區。
(5)所有標簽應保持清晰、完整,并滿足使用環境要求。
綜合布線系統相關設施的工作狀態信息應包括:設備和纜線的用途、使用部門、組成局域網的拓撲結 構、傳輸信息速率、終端設備配置狀況、占用器件編號、色標、鏈路與信道的功能和各項主要指標參數及 完好狀況、故障記錄等,還應包括設備位置和纜線走向等內容。 2 管理系統配置原則
上述管理內容的實施,將給今后布線工程維護和管理帶來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 率。特別是較為復雜的綜合布線系統,如采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其效果將十分明顯。目前,市場上已有商 用的管理軟件可供選用。
綜合布線的各種配線設備,應用色標區分干線纜線、配線纜線或設備端點,同時,還應采用標簽表明 端接區域、物理位置、編號、容量、規格等,以便維護人員在現場一目了然地加以識別。
在每個配線區實現線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標區域之間按應用的要求,采用跳線連接。色標用來區分 配線設備的性質,分別由按性質劃分的配線模塊組成,且按垂直或水平結構進行排列。 綜合布線系統使用的標簽可采用粘貼型和插入型。電線和光纜的兩端應采用不易脫落和磨損的不干膠 條標明相同的編號。目前,市場上已有配套的打印機和標簽紙供應。 電子配線設備目前應用的技術有多種,在工程設計中應考慮到電子配線設備的功能,在管理范圍、組 網方式、管理軟件、工程投資等方面合理地加以選用。
2.1 配線管理連接模型 不論是數據,還是語音都存在兩種配線方式,配線設計分為互連(Inter-connect)和交連(Cross-co nnect)兩種配線方式,對應在布線設計階段需要考慮配線架的單端和雙端設計。 下面的圖例詳細的描述了從設備(例如,網絡集線器和交換機,樓宇自控系統控制器等)到工作區的 水平信道連接情況。該圖顯示了TIA 568B和IS0/IEC 11801標準,給出了連接配置方式。 布線段的定義如下:
a.設備電纜;
b.交連(跳線);
c.水平纜線;
d.集合點(CP)到電信插座(TO)的電纜;
e.工作區設備纜線。 標準定義的水平信道模型如圖1~圖3所示(圖中的CP集合點為任選設備,但在CP處不存在跳線管理功 能)。 信道模型1:網絡設備經過配線模塊交連到信息插座。 信道模型2:網絡設備經過配線模塊交連至集合點,再延伸到信息插座。 信道模型3:網絡設備經過設備纜線至配線模塊互連至集合點,再延伸到信息插座。
配線模塊采用交連方式可以使得管理集中化。這樣,當布線系統在切換配線的時候,只需要在兩配線 架端口上進行跳接,不需要經常直接去插拔設備的端口,增加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同時可以使跳線的管理 集中化,易于控制跳接過程,從而提高管理效率,交連的方式會在數據中心中有更多應用。 2.2 管理方案設計
管理設計方案中對于管理場地可以考慮兩種方式:單點管理和雙點管理。交連區的結構取決于位置, 系統布線規范和選用的硬件可以由用戶或技術人員進行線路管理。
(1)單點管理 單點管理:僅在設備間采用一個可以單獨管理的交叉點。設備間中的交換機直接連到工作區信息插 座,或者連接在電信間配線交叉點上。如不設置電信間,第二個交叉點可以安裝在用戶房間內的墻壁上。 在單點管理中,線路的管理只在設備間通過跳線進行,在另一端的跳線連接是永久或半永久的,另一端不 必進行日常的線路管理。
(2)雙點管理
如果建筑物規模不大,管理點就設在大樓的管理中樞(設備間)內,在各樓層的電信間內不做配線管 理。當建筑物規模較大時,多采用二級交接方式,設兩個管理點,在各樓層的電信間內做配線的管理點。
雙點管理:除了在設備間有一個管理點外,在電信間同時還有第二個交叉連接管理點。
3 走線管理
3.1 管槽的標識管理
管槽需要進行管理,標識可以使用粘貼式標簽和插入式標簽卡。粘貼式標簽適合于密閉管槽,插入式 標簽卡適合于開放式托架。
標簽卡并可輕松卡接在橋架的側面和底部以不同顏色區別不同類型的纜線,也可根據用戶的要求印上 工程名稱及纜線的型號等,使纜線管理更靈活、美觀、方便。
3.2 機柜和機架的選型和標識
機柜機架的選型與后期的纜線管理維護密切相關。在項目設計之初要充分考慮。在配線密集場合,建 議使用開放式機架,如選擇機柜需要在充分考慮寬度和深度,易于整理電源線和數據纜線。
(1)機柜的種類 按用途來分:機柜一般分為服務器機柜、網絡機柜、控制臺機柜等。 按結構來分:機柜一般分為標準機柜和非標機柜。如為安裝服務器、顯示器、UPS等19英寸標準設備及 非19英寸標準的設備專用機柜,在機柜的深度、高度、承重等方面均有要求。
(2)機柜、機架設計和選擇
推薦使用標準19英寸寬的機架或機柜;機柜、機架上的各種零件不得脫落或碰壞,漆面不應有脫落及 劃痕,各種標志應完整、清晰。 機柜、機架等設備的安裝應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應按抗震設計進行加固。機柜、機架列的背部間距最小需要間隔0.6m,推薦間隔1m。機柜、機架列的前部間隔最小為1m,如果 有較深的設備放置在機架、機柜中時,推薦間隔1.2m。
機柜深度要求滿足規劃安放的設備的要求,包括在設備前面和后面預留足夠的布線空間、裝有方便走 線的纜線管理器、電源插座和電源線及冷卻設備。如果電源板安裝在機柜的前面或后面軌道,要為電源板 和電源線提供足夠的凈空間。
在數據中心的機柜機架還應該考慮纜線布局、電源分配等方面的設計,才能保證系統的良好運行和升 級的方便。
(3)機柜標識與標識位置 機柜的前部,后部,頂部和底部都需要統一標識。在標識該機柜的配線架時,也包含機柜的標識。例 如:6A-D02-A22 表示6層A電信間 D02機柜A配線架22端口。
3.3 理線器及其他捆扎附件
理線器分為垂直理線器和水平理線器。在布線工程中通過垂直纜線管理器和水平纜線管理器實現對機 柜或機架空間的整合,提升纜線管理效率,使系統中雜亂無章的跳線管理得到很大的改善。水平理線器主 要用于容納內部設備之間的跳線。垂直理線器分機柜內和機柜外兩種,內部的垂直理線器主要用于管理機 柜內部設備間的跳線,一般配備滑槽式蓋板;機柜外的主要用于管理相鄰機柜間的跳線,一般配備可左右 開啟的絞鏈門。通常在每對機架和每排機架兩端安裝垂直纜線管理器,垂直纜線管理器要求從地板延伸到 機架頂部,垂直理線器構成。
水平纜線管理面板安裝在每個配線架上方或下方。通常水平纜線管理器固定有易于整理線纜的理線指或 理線環,便于固定纜線或跳線。水平理線器前也可以使用蓋板,達到美觀的效果。 在放置光纖配線單元的機柜或機架中,纜線管理器不僅要滿足纜線管理的要求,還必須滿足光纖的最 小彎曲半徑要求。 捆扎帶的選擇:捆扎帶可以分為活動式或固定式,材料有塑料捆扎帶和尼龍捆扎帶。通常采用寬帶扣 或尼龍粘扣帶優于固定式捆扎帶,有利于對纜線的保護。建議采用尼龍粘扣捆扎帶,耐酸、堿,不易老 化。
具體產品的捆扎要求和捆扎標準請參見相關施工規范和廠商施工手冊。
4 管理系統驗收
管理系統應滿足要求下列要求:
(1)管理系統級別的選擇應符合設計要求。
(2)需要管理的每個組成部分均設置標簽,并由唯一的標識符進行表示,標識符與標簽的設置應符合 設計要求。
(3)管理系統的記錄文檔應詳細完整并漢化,包括每個標識符相關信息、記錄、報告、圖紙等。
(4)不同級別的管理系統可采用通用電子表格、專用管理軟件或電子配線設備等進行維護管理。要對 所有的管理設施建立文檔。文檔應采用計算機進行文檔記錄與保存,簡單且規模較小的布線工程可按圖紙 資料等紙質文檔進行管理,并做到記錄準確、及時更新、便于查閱、文檔資料應使用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