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信企協通信電纜光纜專委會光纖產業分會秘書
長周仲麟日前提出,當前我國光纖發展還
處在起步階段,國內光纖市場供過于求,比例達到2:1,但從去
今年開始,未來幾年內將會有很
大改觀,預計到2004、2005年我國對光纖的需求就有可能達到170
0-1800萬芯公里。與此同時,
國內企業也要考慮有關競爭。跟不上,“寬帶夢”隨之破裂。相
對來講中國還算穩定。
周仲麟說,我國光纖進口比例1995年為80%到90%,前兩年
為50%,去年為60%-70%。現
在國產光纖產能已經上來了,產量在增加,質量也不錯,因為生產設備都是新近從國外進口的最先
進的設備,技術含量很高。我國目前使用的光纖預制棒大部是從國外進口的,與國外光纖生產企業
比,棒的質量不差。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已逐漸掌握了光纖的生產工藝,并摸索出了如何使用設
備與改進設備的技術,同樣條件下,我們生產成本比國外低,勞動力和運輸成本也低,同樣質量、
同樣規格的國產光纖,價格肯定比國外低。如果通過大家的努力,就能使這個行業發展得比較健
康,使產業真的壯大,扭轉我國光纖主要依靠進口的局面。
周仲麟表示他對光纖行業走出低谷并不悲觀。雖然目前國內產能2500萬芯/公里,市場需要
1000-1200萬芯/公里,是2:1的比例,但需求還在上升,3-5年內,需求肯定要上去。
周仲麟認為,由于我國光纖前兩年太賺錢了,造成大家盲目上光纖,什么行業部想來插一手,
這個狀況當時非常厲害。現在看市場這個情況,國內光纖供應比例達到2:1,好多企業就想往后
退,但又退不回去。所以,最后這個行業一部分企業將會被淘汰,一部分將會發展起來。
周仲麟強調,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國內光纖企業要考慮如何把自己做大做強,如何有序競爭。如
果各個企業只為自己的小單位考慮的話,事情就很難辦;如果各個企業都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事情
就會好辦一些。另外,中國的企業還是應該走滾動發展的道路,不要一下子拔得太高,否則會摔得
很慘。這種例子國內不是沒有。畢竟我國的企業都很年輕,財力也有限,一旦決策失誤有可能多少
年部緩不過來,不像國外大企業一般都有幾十年、上百年的歷史,根基比較深。所以,國內企業總
體規劃時可以看得遠一點,但也要根據市場和財力一步步來。市場是導向,企業要時常想著把市場
擺在核心的位置。